郭氏郭氏宗正堂(郭氏宗正堂是国家非遗吗)

发布人: hao333 浏览: 8386 2023-07-04 21:05:34

郭氏郭氏宗正堂, 这篇文章将告诉你郭的家庭和郭的堂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也别忘了收藏这个网站。

郭姓的来源1。它起源于姬姓。西周时,武王在陕西宝鸡立其叔郭忠,称其为西郭(郭彤)。东移时,西国移至河南,改称南国,春秋时灭于晋。留在原西国的史称,春秋时为秦所灭。周武王在东郭立了他的叔父郭叔,

在今天的河南省荥阳市北。

2.源于任氏。黄帝子部落姓任,任氏也是黄帝时代十二大重要氏族之一,位于东夷族。郭玉出生在禹井里,他的后代在夏朝建立了郭,公元前670年被齐国消灭。中山郭氏家族诞生于古郭。

3.源于地名,属于聚义之名。郭,外城,是古代在城墙外修筑的城墙。住在外城的人认为郭,其中一些人因为住在城墙的不同位置而被命名为东国、南国、西国和北国。他们的后代大多改姓为单姓郭。

4.起源于少数民族

回族,回族郭姓的祖先是西域的波斯伊本库斯德光公,他的中文名字叫郭广德。“库斯”和“国”谐音,这是回族人的中国姓氏的由来。泉州、惠安的回民,以及迁居各地的郭姓回民,多为郭广德后裔。[7]

(2)源于蒙古人,属于汉语改名。据史料记载,《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年间,蒙古人郭尔罗什、郭尔罗特和,他们的中国姓氏都是郭。

源于满族。据0755年至79000年的史料记载,满族郭浑家族起源于金代的女真归一坤部落,汉语意为“钩”,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汉族姓郭。

其他还有满族郭家家、郭乐本家、托勒家、郭启里氏。

扩展数据

郭名人

1.郭坤

郭琨(约351-297年前)战国中期燕国人,燕国大臣、贤者。燕王七年(前314年),齐宣王攻打燕国,被杀。赵武灵王听说燕国内乱,就把王艳的私生子从南朝鲜送回燕国。燕昭王元年(公元前311年),

这个职位被燕人封为国王,并被称为燕昭王。

为了报灭燕之仇,复兴燕,拜见郭琨,向他求教。郭隗以古人钱买骨为例,使王召广招社会贤才,建“黄金台”,王召尊郭隗为师。这震惊了世界,邹衍、戏昕等人才都加入了燕国。

颜变得坚强了。

2.国泰

郭泰(128年169年),字林宗。太原郡介休县(今属山西)人。东汉时期名士,与许劭并称“许郭”,被誉为“介休三贤”之一。

郭泰出身寒微,年轻时师从屈伯彦,博通群书,擅长说词,口若悬河,声音嘹亮。他身长八尺,相貌魁伟。与李膺等交游,名重洛阳,被太学生推为领袖。第一次党锢之祸后,被士人誉为党人“八顾”之一。

最初被太常赵典举为有道,故后世称“郭有道”。官府辟召,都不应命。他虽褒贬人物,却不危言骇论,所以不在禁锢之列。后为避祸而闭门教授,弟子达千人,提拔“英彦”六十多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郭姓

郭氏宗正堂是国家非遗吗郭氏由来故事郭姓起源参考之一

郭源出于姬姓。西周初年,周文王姬昌的弟弟姬仲被封在东虢(今河南荥阳东北)。公元前767年,郑武公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周平王就把虢地赏给他。这时南方的楚国正想向中原扩张势力,就以周王无故灭虢为借口,

兴师问罪,一直打到京城洛邑附近。周平王很害怕,就把姬仲的后裔姬序找来,封在北虢(今陕西东南李家窑),以平息矛盾。公元前655年,晋国借道虞国灭掉北虢。姬序的后人称为虢氏。古时虢与郭二字通用,

虢氏后来转为郭氏。郭子仪,唐朝大将,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为平定“安史之乱”最主要将领。唐肃宗即位后,郭子仪任关内河东副元帅,他联合回纥兵马收复长安、洛阳,因功升中书令,进封汾阳郡王。

他一生为国家屡建战功,唐德宗尊称他为“尚父”。郭守敬,元朝天文学家、水利学家和数学家,顺德邢台(今属河北)人。他与王恂、许衡等人共同编制了比过去准确的《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 ,施行达360年,

是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他擅长制造仪器,创造和改进了10多件观测天象的仪器,并组织了大规模的土地测量工作,重新观测了二十八宿及其他一些恒星的位置,测定了黄赤交角,达到较高的精确度。

郭姓起源参考之二

郭氏是中国的大姓之一,在全国100大姓中名列第18位,拥有人中占汉族人口的1%以上。郭氏姓源主要有三:一支出夏代郭支、商代郭崇之后。郭支、郭崇得姓因由不详,但却是有史记载的最早的郭姓,

因此被后人认为是郭姓之始祖。另一支以居住地为姓氏,如城、郭、园、池之类。郭,意为外城,即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住在外城的人以居处为姓。另一支出自姬姓,为周王族后,因封国名(虢)转音而成郭姓,

这是郭氏最大的一支。

虢国是周朝分封的姬姓诸侯国, 有东虢、西虢、北虢之说,其中、东虢、西虢均系周王姬发所封,开国君主都是周文王姬昌的弟弟。周平王东迁时,郑武公护驾有功,平王就把虢地赏给了他。这时南方的楚国逐渐强盛起来,

楚王正想向中原扩张势力,就以周平王无故灭虢为名,兴师问罪,一直打到洛邑附近。平王大为恐惧,只好找来虢仲的后裔姬序,把他封在北虢(在河南陕县东南李家窑),号称郭公(郭、虢古代同音通用)。

后来虢被晋国攻灭,子孙便称为郭氏。

春秋战国时期,郭氏除留居于今河南,山西、陕西省者外,已播迁于山东、河北。此外,郭氏在汉代又有移居于今内蒙、甘肃、四川、安徽者。唐代初与唐末,河南郭氏曾两次向福建迁徙。1127年,宋高宗赵构南逃,

大批中原人随之到了江南,居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两广,其中也有不少郭姓人。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迁居台湾,后展成为台湾十大姓之一,并有部分人远徙欧美及东南亚。

三国时有曹操重要谋士郭嘉;元代有天文学家、水利学家、数学家郭守敬;元末有江淮地区红巾军首领郭子兴;另外近代最著名的人物还有著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社会活动家郭沫若先生;还有解放战争中华东战斗英雄郭继等;当代,

于此可见,郭姓英才辈出,代不乏人。

郭姓起源参考之三

郭姓是当今中国第十八大姓,在台湾排名第十四,总人口占百分之一以上。郭姓出自姬姓,是由虢姓转化来的。西周初年,周武王封文王的弟弟姬叔于虢,建立了虢国。到西周末年,因为国家弱小,被郑武公以武力占领,

并声称是由于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阳有功。楚庄王因此出兵讨伐周朝,周平王因此找到姬叔的后裔姬序,并封他为虢国国君。虢国后来被晋国灭掉,他的国人就以国名为姓,从此姓郭。郭姓很早就已经存在,夏朝有郭支,郭哀,

商朝有郭崇。又有一种说法,说箕子号郭叔,是郭姓始祖。但他们的后代,现在都已经没有记录了。郭姓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在河南,陕西,山西,山东,河北等地发展,其中以太原为其发展中心。到汉代,

又有郭姓人移居内蒙,甘肃,四川,安徽。唐代时,郭姓曾两次向福建迁移,到南宋时期,开始进入广东。明末清初,有一支福建的郭氏迁居台湾,后来成为了台湾十大姓之一。按,福建泉州地区的「白奇郭」,应属回族后裔。

郭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曲阳,太原,华阴,中山,昌乐,汾阳,川,介休,西河,云中,扶风。

郭氏的来源是什么?郭氏始祖

第一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夏、商时期郭支与郭崇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郭氏始祖夏王朝时期有大夫郭

支,夏末商初有大夫郭崇(非后唐时期的应州骑军都校郭崇),此二人皆为郭氏之始。

在古书中记载:“禹乘二龙,郭支之御”。“上古有郭侯,夏朝的禹即有驭手郭哀。”

郭支与郭哀是中国有史籍记载的最早的郭氏人。因此,中国上古历史上建阳城(今河南登封)等古郭国的夏王朝人郭支与郭哀,都被后人认为是郭氏人的始祖。

郭氏一族显然早有两支,早在中国数千多年以前的夏、商王朝就有了。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之弟姬虢叔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周初大封建”时,周武王姬发封二叔姬仲于西虢(今陕西宝鸡),三叔姬叔于东虢(今河南荥阳)。

西周王朝灭亡后,周平王姬宜臼东迁新邑(洛邑,今河南洛阳),西虢部分族人随之东迁,迁至上阳者称南虢(今河南陕县),亦称成虢,而迁至下阳者称北虢(今山西平陆),其宗庙社稷在下阳。

到周平王执政的东周初期,东虢国于周平王六年(公元前765年)被郑武公姬滑突所灭,在其地建立了著名的郑国,都城设在今河南省新郑市。事至如此,周平王也不得不认可,名正言顺地将虢叔之地分封给郑武公。

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诸侯国的不满,于是,位于南方的楚国从楚庄王芈旅(熊侣)时起就不断发动对周王朝的战争,兼并了周围许多姬姓国家,被分封给郑国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

周平王不得不将东虢叔的裔孙姬序封于阳曲(今山西太原定襄)作为补救,由此号曰“虢公”。

北虢国于周惠王姬阆十九年(晋献公姬诡诸十九年,公元前658年)、南虢国则于周惠王二十二年(晋献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分别被晋献公所灭。晋献公灭二虢后,北迁其民,筑虢城、虞城以居之。

虢城故址在今山西省孝义市北五公里处的大虢城村,虞城在今山西汾阳县南九公里虞城村,虢、虞二城古属汾阳之地。

西虢在东迁时,还有虢国的一个支族留居在原地(今陕西宝鸡),史称小虢,后被秦国所灭。

古代“郭”与“虢”两字相通,郭氏即为虢氏,这些虢国的王族子孙和一些国民子孙后来均以谐音字“郭”为姓氏,称郭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古代城池的外城,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授时历》 上的记载:“氏于居者,城、郭、围、池是也。”

郭,亦称廓,字义为古代主城池的外城部分,住民即因住在城池外郭而以为姓氏,称郭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郭氏人数众多,主要是平民百姓和驻守城郭军队的兵卒,姓源繁复,不可一论。

因这类以城池居地而成为姓氏者有许多,例如池氏、城氏、围氏、东门氏、南门氏、北门氏、西门氏、南郭氏、东郭氏、北郭氏、西郭氏等等,世代沿传。

第四个渊源:源于冒姓或改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历史上有引各种原因改为郭氏者,例如后梁政权中有大臣郭戌纳,本姓成,后冒姓郭氏。再有后周政权的太祖皇帝郭威本常氏之子,幼随母改嫁到郭家,故改姓郭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突厥族,出自后晋时期突厥将领郭金海,属于因故改姓为氏。在五代时期,后晋政权中有一著名将领郭金海,本为突厥族人的后裔。

郭氏古人

郭金海在少年时期于后唐太祖李克用的弟弟李克柔的养子、昭义节度使李嗣昭家为家奴,常跟从李嗣昭征伐

郭氏古人

各地,攻城破寨立功无数,因此被李嗣昭赐汉姓为郭氏。

这位郭金海十分好饮酒,喝醉了就胡乱不法,在率军自潞州过山东时,甚至还乘酒劲伪装成强盗,冲入邢洺界(今河北邢台洺州镇)去抢劫一番,惹得地方怨声载道。李嗣昭虽知其不法,但因喜爱其骁勇善战,每次都宽容之,

呵斥一顿了事。

后梁太祖朱晃开平元年(907年),郭金海累官至至昭义节度使亲骑指挥使。

后唐庄宗李存勖同光二年(924年),郭金海升迁为本道马军都指挥使。后唐天成初年(926年),郭金海入为捧圣指挥使。后唐长兴三年(932年),郭金海又改任护圣都虞候。

到了后晋高祖石敬瑭天福二年(937年),郭金海从王师讨伐范延光于魏州,因功升迁本军都指挥使,领黄州刺史(今湖北黄冈黄州区)。后晋高祖幸邺(今河北临漳)之时,特别宣召郭金海领部兵巡检东京。

同年农历11月,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谋犯阙(今山东汶上),郭金海当时为襄州道行营先锋都指挥使,他与李建崇等同于唐州湖阳遭遇安从的先锋军万余人,

郭金海胆子大到仅以一旅之众(当时为两千五百人)即突击安从的一万多精锐先锋部队,并大败之,策勋授检校太保、商州刺史(今陕西商州),俄移庆州(今甘肃庆城)。秩满归阙,途中染病而逝,终年六十一岁。

在郭金海的后裔子孙中,皆以先祖获赐之汉姓为姓氏,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称郭氏至今。

第六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风俗通》 记载:

.蒙古族郭尔罗斯氏,亦称郭洛罗斯氏,源出元朝时期蒙古豁罗剌思氏的后裔,以部为氏,世居沾河(今吉林双阳河流域)、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

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科尔沁(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蒙古喀尔喀部的分支内扎萨克部中也有此姓,满语为Gorlos Hala。

清朝中叶以后多改汉姓为郭氏、高氏。

.蒙古族郭尔罗特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orlo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郭氏。

第七个渊源: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回族郭氏,早期见于元朝时期福建的泉州和惠安等地。

据1967年在泉州通淮门外法石乡发现的“惠(惠安县)白奇(白奇乡)晋(晋江县)坡庭(法石乡内)郭氏世祖坟茔”中的波斯文所记,该墓的主人为:“伊本库斯德广贡纳姆”,即郭氏先祖郭广德。

今福建泉州和惠安白奇乡万余名回族和迁居在各地的郭氏回族,多为郭广德之子郭子洪、郭仲远的后裔。

郭氏回族主要分布在福建、山东、河南等地。

黑水郭姓

第八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黑水郭姓1.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

旗姓》记载:

满族郭珲氏,亦称古勒珲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贵益昆部落,满语为Gohun Hala,汉义“钩子”,世居黑龙江流域,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所冠汉姓为郭氏。

满族郭佳氏,满语为Gogiya Hala,世居苏完(今吉林双阳双阳河流域)、盖州(今辽宁盖州)、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郭氏。

满族郭勒本氏,亦称郭尔本氏,满语为Golbon Hala,汉义“衣架”,世居黑龙江郭洛果多(今黑龙江流域),后多冠汉姓为郭氏。

满族郭啰啰氏,满语为Gorolo Hala,亦称郭尔罗氏、郭络罗氏、郭博罗氏,以地为氏,

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沾河(今吉林双阳河流域)、马察(今黑龙江穆棱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俄国学者史禄国考察认为,

这个姓是满语“钩”、“躬身”或“放纵”的意思。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郭氏、高氏、国氏等。

满族郭齐里氏,亦称柯齐礼氏、科奇哩氏,满语为Keciri Hala,世居瓦尔喀阿库里(今乌苏里江上游支流俄罗斯境内阿库里河流域)等地,所冠汉姓为郭氏。

满族萨哈连氏,满语为Sahalian Hala,汉义“黑色”,世居辽宁省新宾一带,为满族脱谱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郭氏、李氏等。

满族托勒佳氏,满语为Tolgiya Hala,世居齐齐哈尔,后多冠汉姓为郭氏、陶氏等。

2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 记载:

满族郭武尔氏,满语为Gour Hala,满族姓氏,世居黑龙江流域,所冠汉姓为郭氏、武氏等。

第九个渊源:源于达斡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八旗通志》 记载:

.达斡尔族郭贝尔氏,亦称郭布尔氏,郭博勒氏,以地为氏,属于达斡尔族著姓之一,世居郭博勒阿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obeir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改汉姓为郭氏。

.达斡尔族阿噜氏,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以西广大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ru Hala。请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郭氏、鄂氏等。

第十个渊源: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黑龙江志稿人物志》 记载:

.锡伯族果尔吉氏,亦称郭尔吉氏,世居郭洛罗河(今黑龙江乌苏里江诺罗河支流)、吉林乌拉(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伯都讷(今吉林松源)等地。

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orgi Hala,汉义“铲子”。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郭氏、高氏、葛氏等。

.锡伯族郭尔佳氏,亦称郭罗佳氏、固尔佳氏,世居安巴德普特布占台(今辽宁铁岭三岔子南部)、嫩河(今黑龙江讷河)、长白山区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orgiya Hala。

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郭氏、顾氏、高氏等。

第十一个渊源:源于朝鲜族,属于汉姓夷化为氏。

朝鲜族郭氏,出自宋朝时期的郭祥,在宋仁宗赵祯天圣二年(高丽玄宗执政时期,1024年),避辽、宋两国之战乱迁居朝鲜半岛清州郡定居,即今韩国忠清北道的清州市,此后在韩国繁衍出另一支郭氏族人,

称清州本贯郭氏。

另外,还有一宋朝时期的郭镜,他在宋真宗赵恒宣和四年宋高宗赵构绍兴十六年(高丽仁宗王楷执政时期,11221146年在位),避金、宋两国之战乱迁居到朝鲜半岛玄风郡,即今朝鲜密阳市玄风县,

此后在朝鲜繁衍出一支郭氏族人,称玄风本贯郭氏。

得姓始祖:郭支、姬仲、姬叔。

各支始祖

郭子仪:唐相国尚文尉中书今封汾阳王氏祈国公敬公子也生唐嗣圣十四年丁酉葬建中二年辛本二月寿八十有五中武陪葬建陵在今甘肃庆阳府合水县至今墓存配享代宗皇帝庙。派妣:朝氏,封劲节夫人。生子八,女七。

为汾阳郭氏始祖。

郭好智:迁湘始祖,原籍江西吉安府安福县地名白石明永乐无年癸未携其子,宜宗公来湘屯居横路桥下之老屋场又云来自庐陵地名塘东查公所録,本宗源流明系安福白石而来葬上湘归厚十二都横踟桥下之大屋场屋后乙山辛向。

为上湘石屋冲郭氏始祖。

迁徙分布

1迁徒:.春秋战国时期:

郭姓石寨马山郭氏源流考

从郭氏的起源来看,郭氏主要有两个发源地:一个是夏商时的古郭国,另一个是周文王所封的“

郭姓石寨马山郭氏源流考虢”国。它们

在春秋战国时被灭亡后,其族人开始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迁徙。

位于山东博之聊城的古郭国,战国时被齐所灭,其后人在国破家亡后四处飘流,最后迁移到今山东、河北交界的广大地区。中山国是他们聚居的州郡之一,而它附近的常山郡、广平郡等地也有郭氏族人的活动。

这些郭氏族人经过不断地繁衍发展,渐渐人多宗大,形成了中山望族。 《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 记载:“齐有郭最、郭荣”,“鲁有郭重”,“燕有郭隗(wi)”。

起源于周王朝虢国的郭氏是郭氏中人数最多、力量最大、分布最广、影响最远的一支,可以说,目前90%的郭氏族人来源于这一支,但这一支郭氏族人的繁衍播迁情况也不尽相同。

各虢国相继灭亡之后,虢氏裔孙作为亡国之民,或被迫强制迁徙,或逃亡到异国他乡聚族而居,也有一部分仍留原地。西虢族人随平王东迁到上阳,留在原地的小虢,到秦武公十一年,被秦所灭,其族人被迫迁向西北边远地区,

在那里定居下来,从而形成后来的西平郭氏和敦煌郭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声闻天下。

南、北二虢被晋献公灭亡后,其族人匹散飘流,有被迫迁于晋国的,也有逃亡到附近各国的,迁于晋国的虢国人很大部分被留在现在山西的晋南,有一部分被安置在今山西汾阳县境内,

汾阳县内大虢城、小虢城即因虢人居于此而得名,他们是太原郭氏的最早祖先。

周平王时为郑国所灭的东虢,同样其族人也被迫逃亡,绝大部分流散于今河南中部,从而成为颍川郭氏最早的祖先。也有逃亡到今陕西、山西各地的。崞山郭氏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被迫迁往崞山的一支。地点在雁门关南,

即秦始皇所筑内长城之崞山。这一“崞”字,由最早迁入郭氏始祖所自创,因失掉封邑,被迫迁至一山地,故在郭字右边去邑,左边加山,名其地为“崞山”。自立堂号“崞山堂”。

综上所述,起源于周王朝虢国的郭氏,其迁徙与虢国的兴亡相始终,无论是西虢还是东虢,以及北虢、南虢,每一个虢国的灭亡都导致了虢国族人的大逃亡和大迁移。在迁移的过程中,

西虢成了魏晋时期西平郭氏和敦煌郭氏的始祖,而东、北、南三虢则成了太原郭氏、河东郭氏和颍川郭氏的始祖。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随着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祖祖辈辈生活于中原地区的郭氏族人终于走出国破家亡的历史阴影,人口不断繁衍,宗族渐渐壮大。他们在饱尝流亡迁徙的滋味后,更加珍惜稳定以后的安居生活。

他们在各聚居地或躬耕农亩,或投身从戎,或致力政治,或穷经皓首。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显示着自己的才能,给历史留下了一笔笔绚丽图画。他们继承祖先的优良品德,诚以事君,信以处友,

在各聚居地获得很高的威望。

先秦、两汉时期,郭氏以世居太原阳曲的郭无家族影响最大。经过不断繁衍,太原郭氏成为后来郭氏繁衍迁徙的主要来源,故郭氏家族以“太原”郡望为最大。至汉末,郭氏又成为渭河下游地区一带的望族。汉有郭亭,

子孙自太原徙冯翊。后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阳由,其裔孙迁居颍川郡(今河南许昌)。再有后汉郭泰,世居介休(今山西介休),其裔孙居魏州昌乐,可见昌乐郭无亦源于太原。郭氏大举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后,郭氏大批散居于今浙江、江苏等处。迁去江南各地的郭氏,也以太原郭氏为最多。

.魏、晋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各民族大融合、大迁徙时期。这一时期,战乱频仍,政权迭立,豪强群起。尤其是郭氏人的主要聚居地中原地区更是战火连年,民不聊生。而南方相对稳定,大批中原民众,被迫离开故土,避乱江南。

郭氏族人的第二次大迁徙是在晋永嘉之乱以后,西晋灭亡,东晋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时,随晋室南渡的有数百家之多。这些南渡者,也包括郭氏族人在内。如东晋著名的文学家郭璞,本是山西闻喜人,晋惠帝、怀帝之际,

其家乡受到匈奴骚扰,他联合亲戚朋友数十家,到江南避乱。这次过江的中原郭氏族人,大都散聚在江南各地,以后又经过江苏、浙江等地进入福建、广东等地。

.隋、唐时期:隋唐年间,郭氏已成为今山西、山东省的第一大姓。唐初,陈光元开基漳州,即有郭氏随同入闽。唐中期,因“安史之乱”,又有大批郭氏分迁于今浙江、江苏、湖北等地。此讨,郭氏还繁衍有一大望族,

即汾阳郭氏,其始祖为来自华阴的郭子仪。郭子仪因平定“安史之乱”有功,被封为汾阳王,其后裔便以‘汾阳’为堂号。这支郭氏后裔郭嵩,迁入福建,成为入闽郭氏的始祖。

公元1127年宋高宗南逃,大批中原人随之逃到江南,居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两广,其中也有不少郭氏人。

.迁入香港:

位于香港新界的八乡地区有一个村落叫莲花地,约有五百人,由六个姓组成,其中以郭氏居多,有三百多人,且入居年代最早。大约在明朝中后期,郭巨田率族人迁居于此。

郭子仪

据《春秋左传》 记载:他们的一世祖郭盛,生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居住在新安县城的

郭子仪南头

附近,传至六世郭巨田(生于明正德年二年,1507年)始迁莲花地。其后郭氏族人逐渐繁衍壮大,遍布新界地区的八乡周围。

郭氏有祠堂,堂名“禧隆堂”,奉祀着郭巨田以下各祖先的牌位。居住在新界地区的郭氏族人特别看重墓地风水,莲花地郭氏的族谱是手写本,属于一种较简单的类型,但有关祖先墓地的位置及其风水内容的记载却相当充实。

如墓地所在地、方位、朝向等都有详细的记载。墓地风水投资规模也很大。

现在不仅香港新界有郭氏人居住,而香港其他地区也遍布郭氏人的足迹,香港经济的起步与腾飞,被世人称为奇迹,是香港民众努力的结果,其中也有郭氏人的贡献。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地产热中杀出“三剑客”,

其中之一就是郭得胜。还有近年崛起的香港服装界女强人郭志清及其家族永安公司等等。

.迁入台湾:

据《莲花地郭氏族谱》 对郭氏播迁入台的记载,最早入台的郭氏族人名叫郭怀一,大约在明天启年间由福建入住今台南市。郭怀一早年随郑成功之父郑芝龙纵横海上,为其得力部将。后郑芝龙受明朝招抚,返回朝廷。

郭怀一与另一部将何斌则留居台湾,与其部属垦耕于离台不远的二层行溪南岸,建立家园,人丁日旺。

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迁居台湾,后散居彰化、嘉义、高雄等县,后发展为台湾十大姓之一,并有部分人远徙欧美及东南亚。

台湾郭氏族人,还有许多是从福建漳州、泉州等地赴台的,另外也有一部分是从广东潮州、惠州嘉应去的。

福建漳州龙溪县的郭由饱于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入垦今台南麻豆;雍正年间,郭光传入垦今台南县;乾隆年间,郭其读迁今澎湖马公;郭振德、郭安政、郭长等,先后入垦今台北万里。

福建漳州南靖县的郭锡馏在清康熙中叶入垦今彰化。乾隆初年,移垦今台北市,募资开挖水渠,灌溉台北盆地。后人感念其恩,将此渠取名骝公圳。雍正五年,郭崇饱入垦今台北市内湖。乾隆年间,

郭砒石、元记、纯直兄弟入垦今台北金山。郭荣兴入垦今万里。

福建漳州平行县的郭朝球在清乾隆年间入垦今万里,郭阿叶入垦今台北瑞芳。

还有福建漳州的郭光天入垦今桃园龟山;稍后,郭崇嘏、郭龙文、郭玉振、郭樽等,先后入垦今桃园大园、龟山。

由福建泉州入台的有惠安县的郭顺宜,于康熙末年入垦今彰化鹿港,雍正六年,郭奕荣入垦今新竹香山。

福建泉州同安县的郭行足于乾隆十九年入垦今麻豆,长房下传六房,是为郭六合。稍后,郭川入垦今台北八里,郭植厚入垦今基隆市。嘉庆年间,郭盘衍入垦今苗栗苑里。福建泉州南安县的郭宽于乾隆初年入垦台南佳里,

后迁台南市。郭卜入垦今台北树林,郭云山、云河兄弟入垦今台北汐止。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郭恭亭入垦今新竹市。

福建泉州安溪县的郭畅于道光年间入垦今台北坪林。

福建泉州的郭百年于嘉庆年间率众入垦今南投埔里,郭福富、郭景先后入垦今台北石碇。

迁往台湾的还有广东潮州饶平县的郭德泉,于康熙中叶入垦今嘉义水上。广东惠州海丰县的郭青山于雍正八年入垦今新竹新丰;惠州陆丰县的郭成万于乾隆年间入垦今苗栗镇。

广东嘉应镇子县的郭鸿成于乾隆二十八年入垦今台南市安平区;嘉应梅县的郭有凤于乾隆年间入垦今苗栗镇。

.迁徙海外:

郭氏最早迁徙海外大约是在明朝中后期,迁徙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迁徙的目的也各不相同,迁徙的途中非常艰辛。

目前世界上的郭氏华裔、华侨最集中的地区在亚州。其中以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柬埔寨、老挝等十几个国家为最多。美国、加拿大和巴西也有不少郭氏华裔。

他们中有许多人为所居住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望。如大企业家郭琰、郭鹤年、郭芳枫;华人记者郭克明;华人建筑师郭茂林;华人律师郭彪等等。

2分布:

自夏商周以来,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至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郭氏渐渐地从山西、陕西、河南的开基地向外播迁发展,致使中国的大江南北,城市乡村到处都有郭氏人活动的足迹。

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列的一百个大姓中,郭氏名列第十八位,人口总数1760万余,其中尚未包括海外侨胞。占全国人口的1.1%。

如今,郭氏以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等省最多,上述五省郭氏约占全国汉族郭氏人口的46%。

姓氏郭的由来是什么?郭姓排行

郭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八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点一。

姓氏源流

郭(Gu)姓源出有六:

1、据《台湾省通志》 、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等资料所载,出自姬姓,为黄帝后裔,以封邑为氏。

2、据《元和姓纂》 所载:“夏有郭支,见《姓氏考略》 。商有郭崇,见《抱朴子》 ,此郭氏之始。”此支出自夏代郭支和商代郭崇之后裔。

3、以居住地为姓氏。据《三一经》 所载,姓氏取自“氏于居者,城、郭、园、池是也”居住地。“郭”,字义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为氏。在我国大多数姓氏的起源中,这种现象比较少见。

4、出自姬姓,古代“郭”与“虢”相通,郭氏即为虢氏。按此说法,郭姓为黄帝姬姓后裔。周武五时封文王弟虢叔(一说虢仲)于西虢,虢仲(一说虢叔)于东虢。周平王时,郑武公灭郐和东虢有功,建立郑国,

都今河南新郑,平王遂将虢叔之地分封给郑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诸侯的不满,位于南方的楚国从楚庄王时起不断发动对周的战争,兼并了周围许多国家,被分封给郑国的虢叔之地就在其中,

周平王不得不将东虢叔的裔孙序封于阳曲作为补救。虢序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后代遂有郭氏。

5、出自冒姓。据《风俗通》 所载,如后梁有成纳,后冒姓郭氏;后晋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汉姓;后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随母适郭氏、改姓郭。

6、出自他族或他姓改姓。据史料所载,有常姓人及少数民族如拉提氏、戈勒氏、鄂尔根千氏、瓦勒克氏、郭包勒氏、郭尔佳氏、郭罗罗氏、果尔齐氏等众多姓氏改为郭姓者。

得姓始祖

虢叔。周初,周武王封其父之弟虢叔于虢(亦称东虢,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周宣王时,宣王封其弟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东),史称郑桓公。郑桓公见西周日渐衰落,便把财产、部落、家属连同商人迁到东虢和郐之间。

郑武公即位时,趁着周平王东迁,先后攻灭了郐和东虢。周平王被迫对已成的事实给予承认,并名正言顺地将虢叔之地分封给郑武公。周平王的做法引起了诸侯的不满,于是楚庄王起兵伐周。在众诸侯的压力下,

周平王不得不将虢叔的裔孙序封于阳曲(今山西太原市北部定襄县一带)作为补救。由此,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后代就以郭为姓氏,虢叔为郭姓的受姓始祖。

迁徙分布

郭姓族人最初的发源地当是今天的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先秦两汉时期,郭姓族人繁衍之地仍以山西、陕西、河南为主,“太原”郡望在这一时期形成,并成为后来郭姓人繁衍播迁的主要支源,

逐渐在阳曲、冯翊、华阳、京兆(今陕西省西安附近)、中山(今属河北省)、彭城(今江省苏徐州)、馆陶(今属河北省)、曲沃(今属山西省)、河内、广平、邯郸、河东闻喜、敦煌等地形成望族;魏晋南北朝时期,

随着为避战祸的大批南下迁徙者,郭姓人开始在浙江、江苏等地散居,南迁者尤以太原郭姓为多;隋唐时期,山西、山东以郭姓为第一大姓。这一时期,除战乱使得郭姓入居浙江、江苏、湖北等地外,

还形成以华阴郭子仪为始祖的汾阳(今山西省静乐一带)望族。后汾阳郭姓后裔嵩入闽成为福建郭姓始祖;从五代到宋元时期,随着金兵的入主中原及蒙古军队南下,迫使郭姓人再度南迁,由此,

郭姓人遍布大江南北;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迁居台湾,后散居彰化、嘉义、高雄等县,后发展为台湾十大姓之一;并有部分人远徙欧美及东南亚。明清时期,郭姓人已是散布全国各地。如今,

郭姓以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等省最多,上述五省郭姓约占全国汉族郭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六。郭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八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点一。

历史名人

郭隗:战国时代燕国大臣,为燕昭王招贤纳士出计献策,为燕国的兴起作出了贡献。

郭伋: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人,初为渔阳都尉,王莽时,任上谷太守,官至太中大夫。郭象:河南洛阳人,西晋时的玄学名士。

郭璞: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人,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博学多才。代表作为《五代史》 ,著有《游仙诗》 等著作。

并注释《江赋》 、 《尔雅》 、 《穆天子传》 、 《山海经》 等典籍,为后世注疏家所推重。

郭威: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隆尧)人,五代时期后周王朝的建立者。在位时的一系列改革为赵宋王朝的建立奠定了良好基础。

郭象:西晋学者、玄学大师,所撰《楚辞》 对后世影响很大。

郭嘉:三国时魏曹操谋士。多谋善战,屡建谋功,尤以官渡之战显名。

郭沔:今浙江省温州人,南宋时音乐家、琴家、浙派创始者。作《庄子注》 、 《潇湘水云》 、 《泛沧浪》 等曲。

郭标:广东省中山人,近现代史上知名海外人士,澳大利亚华侨领袖。

郭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人,唐代军事家。在平息安史之乱,维护国家统一中功绩卓著。

郭忠恕:洛阳(今属河南省)人,宋著名画家、文字学家。著有《飞鸣吟》 三卷、 《佩》 等。

郭若虚:宋代太原(今属山西省)人,著名书画评论家,所著《汗简》 集中体现了他在绘画上的主张及见解。

郭守敬:顺德邢台(今河北省邢台)人,元朝著名文学家、水利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主持编制了《图画见闻志》 ,施行达360年,为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

郭子兴:元代定远(今属安徽省)人,为元末起义军中江淮地区首领,后被朱元璋追封为滁阳王。

郭亮生:清代常宁(今属湖南省)人。自幼研习岐黄医术,医术精湛,著有《授时历》 一书。

郭嵩焘:清代湖南湘阴人,为中国第一位驻英大使,曾任广东巡抚、兵部侍郎等职。

郭沫若:四川省乐山人,现代史上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著有《豆麻心经》 、 《女神》 等许多著作。郭永怀:山东省荣城人,著名的空气力学家,我国导弹、核武器的奠基人。

郭化若:又名郭俊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军事学家。曾任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1955年授中将衔,是位集诗人、学者与书法家于一身的将军,是国内外公认的研究M.Z.D.军事思想的权威。

郭化若原来文化水平很低,只上过5年学,全靠自学考入黄埔军校,学完中学的数理化知识。他从1938年起便研究精深的孙子兵法及其他古代兵书。解放后,他将大量论文汇集成册,成了我军研究军事辩证法的专家。

郭小川:河北省丰宁人,现代诗人。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秘书长、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特约记者。

郭鹤年:祖籍福建省福州,生于柔佛邦新山市,马来西亚华人企业家,有“亚洲糖王”之称。曾被推选为亚洲十大富豪之一。

郡望堂号

1、郡望

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此支郭氏为汉郭全之族所在。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太原阳曲,生蕴,蕴生准、配、镇。准,魏雍州刺史,生奕。配,城阳太守,其婿有裴秀、贾充。镇,尚书郎、昌平侯。镇七代孙祚,

后魏左仆射、东光文贞公。曾孙士谦、士伦。士谦玄孙由为驸马。士伦,唐仓部员外、深州刺史。曾孙珍,桂州都督。

华阴县:汉时置。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隋大将军蒲城公郭荣,太原人,后居华州,生福善,唐兵部侍郎。荣弟宏道,同州刺史,生敬君、广敬。敬君生依仁。广敬左威卫大将军,礼部尚书。广敬生昶,庆州刺史。

郭子仪说:荣,父叔进之后。进曾孙通,美原尉,生敬之,天宝中渭、吉、寿三州刺史。生子秀、子仪、子英等11子。

冯翊郡:三国时置郡。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开基始祖为东汉冯翊太守郭孟儒。魏雍州刺史准孙正,因官冯翌,居焉。裔孙彦,周兵部尚书。孙福始,唐绥州刺史。

汾阳县:西汉时置。此支郭氏为华阴郭氏分支,开基始祖为郭子仪。

京兆郡:即为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天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开基祖为西魏右仆射郭嵩,郭准八代孙。嵩生衍,隋左卫大将军,洪州刺史。衍生斌、嗣本、俭。斌为隋武强公,生依宗。宗生袭庆、袭业。业生味丘,

申州刺史。丘生液,驸马都尉。液生由峋。袭庆台州刺史,生味先、味贤。味先生景华。味贤生雄、儒华。雄吏部郎中,儒华校书郎。嗣本司农卿,生绍宗、齐宗。绍宗徐州刺史,齐宗司农郎中、怀州刺史。曾孙求商州刺史。

俭生敬宗、肃宗。敬宗濮州刺史,曾孙南金,硖州刺史肃宗孙涣,荣州刺史。生佐殷、曙,殷剑州刺史,曙殿中御史。肃宗少子袭承左拾遗。

河内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省武陟西南)。

广平郡:治所在广平(今河北省鸡泽东南)。

敦煌郡:治所在敦煌县(今甘肃省敦煌市西)。

中山郡:治所在卢奴(今河北省定州)。开基祖为唐中书侍郎、平章事、颖川男,郭正一生忠,通事舍人。

馆陶郡:此支开基祖为唐齐州刺史郭庆善,林宗之后。生元振,兵礼刑三尚书、平章事、代国公。生晟,鸿胪卿、左骁卫将军。生箴、膳、兵员外。

昌乐郡:汉时置郡。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东汉郭泰之后。据《人民日报》 载:后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阳曲,生蕴,蕴生配、镇。镇封昌平侯。后汉郭泰,世居介休,后世郭有道,

裔孙居魏州昌乐。

阳曲郡:治所在今太原北部定襄县。

颖川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开基祖为北齐黄门侍郎平章事郭举,生秦方。兄子秦初,生润、纳。润起居舍人,纳为给事中,陈留采访使,生贲、谟、霸。纳兄孙监察御史、阳翟公。郭孝恪,颖川阳翟人,生待封,

左卫将军、宋州刺史。

固始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固始。

此外还有:

曲沃:郭镇后,唐蒲州刺史,子贱。

河内:晋郭默。武昌,晋郭纳、郭察。

西河:(内蒙古自治区东胜县)郭公仆,西汉人。

云中:(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郭昌,东汉人。

洛阳:后汉郭整,六代孙荷。

邯郸:郭纵,冶铁富捋王公。

闻喜:晋郭瑷,建平太守,生璞、骜。

敦煌:晋郭禹,太傅左长史。

晋昌:唐左武将军郭知运,生英杰、彦英、协。祖籍太原。协生嘉。彦英剑南节度使。冯翌,光禄少卿郭仁助,生茂玮,玮生崇礼、崇默、崇嗣。礼济州刺史,生震、观、豫。震左司员外郎。观拾遗。豫生图,图生降,

降鸿胪卿,生同知、同节。崇默襄州刺史,生恒。崇嗣生损,库部员外。

京兆:工部郎中郭虚巳,生恕、弼、彦、枢。恕少府少监,彦锦州刺史,枢京兆兵曹、右骁卫将军。齐州历城,北庭都护郭虔。

2、堂号

尊贤堂:战国时燕昭王招贤,郭隗对他说:“你如招贤,先从我开始。你把我当贤人尊重,比我贤的人就会找你来了。”于是昭王给他建了宫室曰金台,并敬郭如老师,后来乐毅、邹衍、剧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纷纷归附燕国,

燕国于是强大起来。

此外,郭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太原堂”、“华阴堂”、“冯翊堂”、“汾阳堂”等。

【郭姓宗祠通用对联】

〖郭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北宫史表;

东国人伦。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燕国大臣郭隗。下联典指东汉学者郭泰。博通坟典,居家教授,弟子至数千人,名震京师。

道学千士;

纲佐一人。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汾阳世泽;

虢国家声。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郭子仪,封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虢国为周诸侯国,后裔改虢姓为郭。

金台师事;

竹马欢迎。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郭隗,燕昭王为隗筑黄金台,以招徕人才,乐毅、邹衍等闻风而至。下联典指东汉郭伋,有德政,民乐年丰,儿童数百,骑竹马,迎拜道次。

光州世胄;

魏阙名家。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郭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双阙家声大;

汾阳世泽长。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相国家声大;

汾阳世泽长。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汾阳家声远;

鄂渚世泽长。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北省汉口沿长江一带的郭氏宗祠联。

抱玉三朝楚;

怀书十上秦。

——郭向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郭向诗句联。

阁连云一色;

池带月重光。

——郭震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大臣郭震诗句联。

〖郭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晋水功勋世族;

汾阳将相传芳。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共赏松石间意;

自谓羲皇上人。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诗人郭麟撰书联。

〖郭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晋水功勋绵祖德;

汾阳将相旧家风。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功封虢叔家声远;

威重汾阳世泽长。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四川省大英县隆盛镇檀木湾村郭氏宗祠联(1)。

祖德问安犹点颔;

我裔继烈要留心。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四川省大英县隆盛镇檀木湾村郭氏宗祠联(2)。

潇湘水云留雅韵;

关山春雪展新图。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古琴演凑家郭沔。有《新唐书宰相世系》 等流传于世。下联典指北宋画家郭意。工山水,与李成并称“李郭”,为山水画主要流派之一。有《潇湘水云》 等存世。

一池浓墨盛砚底;

万木长毫挺笔端。

——郭沫若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郭沫若撰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池联。

郭子精忠复唐室;

燕招贤士筑金台。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下联典出指战国郭隗事典。

支分法石源流远;

地卜奇山甲第兴。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惠安县百崎回族乡郭氏宗祠联(1)。

〖郭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织女赐词,汾阳寿考;

郭主好礼,真定芳徽。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郭子仪以平安史之乱功封汾阳王,相传织女赐其词“大富贵亦寿考”。下联典指汉郭昌,娶真定恭王女,号郭主,好礼节俭,绰有母仪。

派出汾阳,将相两朝济美;

堂居晋水,簪缨百卉传芳。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见虏单骑,远祖忠贞昭日月;

旌闾双阙,先人孝德动乾坤。

——戴大宾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莆田县郭氏宗祠联

祖汾阳、派富阳、族螺阳,三阳开泰;

原晋水、分法水、聚奇水,万水朝宗。

——郭伯廷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惠安县百崎回族乡郭氏宗祠联(2)。

谱衍汾阳,念祖德之贻,谋世传忠孝;

堂居晋水,承天朝之宠,渥罔替簪缨。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汾阳诗礼传家,科甲名未即光绳祖武;

晋水簪缨奕世,尽忠孝已涅克裕孙谋。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万里寻根乡关何处,黄河岸边虢国文明光华夏;

千秋祭祀鼎豆所在,崤函大地郭氏宗裔遍寰宇。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世界郭氏宗亲总会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郭氏祭祖联。

前朝名吏,以素知兵系中州安危,岂止六壬浅术;

今代德门,惟阴行善使累叶繁盛,更多三甲寿征。

——吴汝纶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河北省深州市郭氏家祠联。

祖汾阳、派富阳、族螺阳、旅台阳,一阳光照天下;

原晋水、分法水、开奇水、聚淡水,万水潆洄吾宗。

——郭伯廷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惠安县百崎回族乡郭氏宗祠联(3)。

谱有祖基,汾阳而富阳、螺阳家道,悠然天道之开泰;

堂乃肯构,世德而世爵、世禄宗功,并此功臣以流徽。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姓氏自姬周西虢叔而彰,历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以迄乎今朝,奕叶相承,迭有贤豪兴异代;

祠宇据印尼雅加达之胜,由高曾祖考伯仲昆季子孙,更传于后世,一龛共祀,还期俎豆享千秋。

——郭汤盛撰郭姓宗祠通用联(37+37=74字)

此联为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郭氏宗祠联。

郭姓的祖先是谁郭姓的祖先的说法有以下这些:

1、源自任姓,为黄帝后裔

黄帝与四妃嫫母生有二子:苍林、禺阳。禺阳(也作禹阳,一说为黄帝之孙颛项之少子阳),也称禺虢,受封于任,古城在今河北任邱西北,后南移山东济宁东南。任氏族也是黄帝时代12个重要氏族之一,地处东临东夷族,

禺虢是任氏族的首领,任姓之祖。

2、出自姬姓

源自轩辕黄帝苗裔周王室宗支,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周武王封其叔虢仲于西虢(虢通“郭),位封公爵,为西虢公。西虢地处陕西宝鸡东。东周平王东迁时,西虢东迁于今河南陕县东南,改称南虢,

春秋时公元前655年灭于晋。

郭姓的人口分布:

目前,郭氏家族人口已达1500万,是中国第17大家族,约占总人口的1.13%。明代以来的600年间,郭氏家族人口从96万增加到1500多万,是全国人口的15倍左右。

我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占全国总人口的37.8%。其次,分布在广东、四川、陕西、安徽、湖北、辽宁、湖南、江西、江苏、黑龙江等省,37.5%的人口姓郭。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郭姓

郭姓的来源介绍郭姓的来源介绍

大家有了解过郭姓吗?知道它的来源是怎样的吗?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郭

姓的来源介绍,欢迎大家观看!

一、得姓渊源

1、出自夏、商时代郭支与郭崇的后代。据《姓氏考略》记载:"夏有郭支,见《抱朴子》。商有郭崇,见《三一经》,此郭氏之始。"看来,郭姓早在我国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了。

2、以居处为氏。拒《风俗通》上记载:"氏于居者,城、郭、园、池是也。"郭,字义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为氏。在我国大多数的姓氏起源中,这种现象是比较少的。

3、来自炎黄,出自姬姓,古代"郭"与"虢"两字相通,郭氏即为虢氏,为黄帝姬姓后裔。周武王时封文王弟虢叔(一说虢仲)于西虢,虢仲(一说虢叔)于东虢。周平王时,郑武公功灭郐和东虢,建立郑国,都今河南新郑,此时平王也不得不认可,并名正言顺地将虢叔之地分封给郑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诸侯王的不满,于是,位于南方的楚国,从楚庄王时起不断发动对周的战争,兼并了周围许多国家。被分封给郑国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将东虢叔的裔孙序封于阳曲作为补救。由此,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后代遂有郭氏。西虢,亦称成虢,在西周灭亡之后,也向东迁移,建都上阳,史称南虢。后被晋国所灭。西虢东迁时,还有虢国支族留居原地,史称小虢。后被秦所灭。这些虢国的后代,均以郭为姓。

4、出自冒姓或改姓。如后梁有成纳,后冒姓郭氏;后晋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汉姓;后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随母适郭氏,故改姓郭。

5、出自古郭国。

二、迁徙分布

春秋战国时期,郭氏除留居于今河南、陕西、山西省外,已播迁于山东、河北。至秦、汉时,郭氏有部分人徙居江南。汉代及其以后的较长时期内,太原一直是郭氏的发展繁衍中心。此外,郭氏在汉代又有居于今内蒙、甘肃、四川、安徽者。

三国时吴国有富春人(今属浙江)郭成。晋代有武昌人(今属湖北)郭翻,闻喜人(今属山西)郭璞于西晋末避乱徙居建康(今江苏南京)。唐初与唐末,河南郭氏曾两次向福建迁徙:一是唐总章年间光州固始人郭淑翁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在龙溪郭埭乡安家落户,又有将将佐郭益,亦随陈氏父子入闽;一是郭嵩随王审知从弟王想入闽,家于新宁,子孙传衍于仙游、莆田及南安之蓬岛乡。

1127年,宋高宗南逃,大批中原人随之逃到江南,居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两广,其中也有不少郭姓人。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迁居台湾,后散居彰化、嘉义、高雄等县,后发展为台湾十大姓之一,并有部分人远徙欧美及东南亚。

郭姓的来源及姓郭的名人

三、郡望堂号

【堂号】

"尊贤堂":战国时燕昭王招贤,郭隗对他说:"你有招贤,先从我开始。你对我当贤人尊重,比我贤的人就会找你来了。"于是昭王给他建了宫室曰金台,并把他当作老师来尊重。于是乐毅、邹衍、剧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皆来归附燕国。燕国于是强大起来。

郭姓另外还有"太原"、"华阴"、"冯翊"、"汾阳"等堂号。

【郡望】

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此支郭氏,为汉郭全之族所在。

华阴县:汉时置。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

汾阳县:西汉时置。此支郭氏为华阴郭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郭子仪。

冯翊郡:三国时置郡。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冯翊太守郭孟儒。

昌乐郡:汉时置郡。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东汉郭泰之后。

西平郡:东汉置郡。其属西虢故地的郭氏族人迁徙而去。魏晋时期西平郭氏因郭皇后而显赫一时成为望族。

敦煌郡:汉元鼎六年(前111年 )分酒泉郡置郡。同西平郭氏一样大致也是西虢后人迁徙而去。魏晋时期成为望族。

中山郡:西汉高祖时确立。东汉初光武郭皇后一支鼎盛一时。

四、历史名人

郭子仪:唐朝名将,在中唐平息安史之乱,德宗时被尊为尚父,亦称郭令公。

郭守敬:元代科学家,为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水利学家和数学家,他主持编制了《授时历》,施行达360年,为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

郭 嘉:三国时,魏曹cao之谋士。多谋善战,屡建谋功,尤以官渡之战显名。死时年仅38岁。

郭 璞:东晋训诂学家。博学多才,好古文奇字,注释《尔雅》、《穆天子传》、《山海经》、《楚辞》等为后世注疏家所推重。

郭 解:西汉游侠。折节以俭,以德报怨。

郭 纵:战国时,大工商业者。因经营铁冶炼铸造业而成为巨富。

郭 泰:东汉时儒林领袖,在郭姓中与郭子仪齐名。

郭 玉:东汉时广汉人。与华佗齐名的神医。

郭 威:后周开国皇帝。

郭沫若:中国现代最著名的学者,不仅是一位值得郭姓引以为荣的人物,而且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威望。他是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郭氏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郭氏宗正堂、郭氏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郭氏郭氏宗正堂,以上就是本文为您收集整理的郭氏郭氏宗正堂最新内容,希望能帮到您!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